2012年6月16日

生活小創意-鋼筆

一般坊間傳說現代鋼筆是由華特曼(Lewis E. WAterman)所發明,華特曼原本是保險推銷員,有
一次在一筆重要合約簽約時因為他所用的鋼筆漏水污損了合約文件,導致該筆生意沒談成,
因此激發了華特曼立志要做出一隻好用的鋼筆。

  其實鋼筆的前身可追溯至古歐洲的鵝毛筆乃至更早的埃及蘆葦筆,而埃及蘆葦筆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第一王朝時代。都是利用筆桿外側具韌性表面切削出適合於書寫的筆尖,書寫時筆尖及的筆的前端浸入墨水沾取適量墨水於莎草紙、羊皮卷或紙張上書寫。
無論是蘆葦桿或飛禽的翎管其韌性及耐久度總是有限,故當金屬工藝發達後就有人嘗試以金屬製做筆尖,安裝在筆桿上就成了現代的蘸水筆。
除了筆尖,另一個值得改善的就是供墨的問題,畢竟書寫過程中不斷的沾墨不只是麻煩,還要另備一瓶墨水十分累贅。於是有人採用中空的筆桿內儲墨水,透過一個細小的供墨道自筆尖的後方源源不絕的供應筆尖書寫所需的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但是僅具備1.堅韌的(金屬)筆尖2.儲墨機制等2項要素雖可書寫,但是這還不夠,尚需3.流暢的控(供)墨機制以確保墨水供應穩定。
第一種使用了上面三大關鍵發明的鋼筆,約在1850年代被製造出來。但直到1880年代時,才開始大量生產。美國的Waterman和Wirt是當時主要的生產者,工廠在紐約、布魯明岱爾和費城。Waterman後來併吞了Wirt。變成以鋼筆為專業的大公司。一直到1920年代才逐漸沒落。
20世紀初期,美國特門鋼筆陸續輸入中國,並在沿海城市設點經銷。繼後又有「康克令」(Conkling)、「愛弗釋」(Eversharp)、「百利金」(Pelikan)、「西華」(Sheaffer)和「派克」(Parker)各種品牌的鋼筆相繼湧入。
構造:
鋼筆通常由筆套、握位總成、筆桿、上水/儲墨機制構成。握位總成通常包括筆尖、筆舌.
筆套:
  筆套又常稱為筆蓋或筆帽,主要的功能在於保護脆弱的筆尖避免外力撞擊,防止墨水蒸發、乾涸也起到防止水汙損衣物及其他物件。鋼筆於不用時也須套上筆套,相對於圓珠筆、鉛筆等這是使用上很重大的差異。
為了便於攜行通常筆套上會附有一筆夾以便固定於口袋,筆夾的設計也常見設計者的巧思,例如部分鋼筆的設計筆夾是可以調整鬆緊度的,為了便於抽拔筆夾尾端有的設有滾輪,更別說派克鋼筆的箭形筆夾幾乎就是派克鋼筆的代名詞。
現代很多鋼筆為了加強氣密性以減少墨水揮發,會在筆套內層用比較有彈性的材料再作一層內蓋。另外有很多筆為了避免因鋼筆從比蓋抽出時類似活塞用所產生的負壓造成鋼筆漏墨,會在筆套上鑽一個小孔以平衡壓差。
鋼筆套上筆套時,筆套與鋼筆通常用下列方式固定:
1.螺牙鎖固
2.彈性簧片夾緊
3.卡榫-夾爪
4.磁性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